内容简介:
不“上火”=不生病
中国字中“病”字的结构,清楚地昭示了“上火”是人类难以逃脱的宿命——“病”字下的“丙”字,在天干中和“火”、“心”相对应。
选择与火相对的丙,而不是与木相对应的甲或者乙,在文字中图解疾病,可见古人眼中的病大多与上火难脱干系,疾病是各种原因“引火烧身”的结果……这个看起来通俗、感性的认识,在金元时期名医朱丹溪那里被成功地理论化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这种“阳”永远大于“阴”的人体生理状态,不仅保证了运转生命的生机,也提供了人类上火的可能。怎么将这个“阳”、“气”,或者叫生机,调节到只温煦生命而不耗竭生命的程度?历代医家从不同角度创立了各种学说,只为了把握“捍卫冲和之谓气,扰乱妄动变常之谓火”之间的微妙关系,这也是本书想表达的主旨。
曾经有研究者对那些长期风餐露宿、粗茶淡饭的高僧做体检,发现那些体现常人健康的化验指标在他们身上并不合…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
佟彤
1987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系。
毕业后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基础理论研究所供职,参与国家级“十五”攻关课题“脾虚症的临床与试验研究”,并创办编辑国家级刊物《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同时为《女性月刊》、《中国妇女》、《健康之友》等杂志主持“健康”专栏。
1995年,出版《体质与疾病的自我预测预防》(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8年,进入刚创刊的《北京晨报》,负责医学领域的新闻报道,采写的新闻多次获“北京市新闻奖”,由此成为《北京晨报》首席记者。
1999年,对一个贫苦白血病女孩儿的一篇报道,在半个月时间引来30万元的社会捐款,创此前报纸募捐的最高记录。
2000年,第一个在报纸上对中成药“龙胆泻肝丸”引起病人肾功能衰竭公开报道,由此引起政府对中药副作用的重视。
2002年,对北京佑安医院艾滋病病房护士福燕的报道,引发社会对艾滋病病患和医护人…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