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考古学》系列目前已出版5卷,分别是新时期时代卷、夏商卷、两周卷、秦汉卷、三国两晋南北朝卷。《中国考古学·新石器时代卷》全面系统、重点突出地介绍了20世纪20年代初以来80余年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发现与研究的成果。本书的主体,以年代先后为经,以不同地区文化遗存为纬,纵横结合,构建了全国各地不同时期新石器时代文化的时间、空间和内涵框架体系。《中国考古学·夏商卷》系统介绍了20世纪夏商考古的发现和研究成果,及其为探索夏、商历史,重现夏、商文明所做出的贡献。本书重点介绍了1928年以来的殷墟发掘与研究,二里冈商文化与郑州商城的发现与研究,二里头遗址的发现及夏文化的探索,偃师商城、安阳洹北商城以及商代其他城址、重要遗址和墓葬的发现与研究,夏商时期周边考古学文化的发现与研究。《中国考古学·秦汉卷》作为《中国考古学》(九卷本)中的一卷,其主要内容是对20世纪初以来秦汉时期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综合性论述。基于对历史考古学性质、任务和特点的认识,本卷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强调以考古资料为基础并与文献记载有机结合,突出两个基本点:一是基本考古材料的梳理,一是从考古资料出发阐释秦汉社会历史的有关问题。《中国考古学·两周卷》介绍了我国考古工作者在20世纪中对两周遗址进行的一系列考古发掘及其研究成果。这些发现在许多方面填补了文献的空白。本卷从不同视角阐述了周王朝存在的八百余年间,周代先民创造的青铜文明。从中,可以看到它比商代文明更加灿烂,还可洞察到东周时期出现社会变革并向封建制度转化的必然趋势。《中国考古学·三国两晋南北朝卷》是《中国考古学》(九卷本)的第七卷,这卷的内容,主要是综合介绍20世纪、主要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迄今,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田野考古调查发掘和研究的成果。重点介绍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城市(以都城为代表)遗迹的考古新发现和研究,究明其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对这一时期的墓葬发掘工作,也进行了全方位的介绍,还对壁画墓的艺术价值予以特别关注。由于这一历史过渡时期在文化上与前不同的特点,佛教考古与石刻和简牍文书的研究,在本卷中进行了仔细的梳理和阐述。并选择从考古标本能够阐明的几个侧面,阐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生产技术和社会生活。本卷尽量依据有限的考古发掘成果,构筑三国两晋南北朝考古的学科体系。对三国两晋南北朝这一汉唐之间的历史过渡阶段的历史,特别是物质文化的发现,进行还原和解析。(
作者简介:
:杨泓擅长美术考古。1935年12月12日生于北京市,男,满族。1953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大学毕业后留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至今。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特聘教授。,朱岩石,朱岩石,男,汉族,1962年8月出生于北京市西城区。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汉唐研究室主任、邺城考古队队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是在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所和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一部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50年5月开始筹建,同年8月1日正式成立。当时属中国科学院领导,是中国科学院建院初期成立的第一批研究所之一。197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后,考古研究所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所属研究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