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致后代:布莱希特诗选》完整呈现出布莱希特诗歌创作全历程,为国内首次全面译介。布莱希特是“史诗剧”的创立者。但他作为诗人的地位一点也不比作为剧作家的地位低。奥登就非常推崇作为诗人的布莱希特,仅凭布莱希特已出版的少数诗歌,就把他列为影响自己的十多位诗人之一。布莱希特以朴素语言,平民视角,以及社会关注,对所处的时代和生活其中的人类状况做出生动的反应,创造了全新的政治诗歌。在他的诗中,抒情完全消匿于诗的宗旨背后,这种现代诗,被视为德语诗歌语言的伟大革新,已成为当代德语诗歌极其重要、无所不包的典范。甄选布莱希特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呈现其诗歌创作全历程:早期诗和早期城市诗(1913―1925),城市诗(1925―1929),危机时期(1929―1933),流亡初期(1934―1938),最黑暗的年代(1938―1941),美国时期(1941―1947),以及后期诗(1947―1956)。贝托尔特・布莱希特(Bertolt Brecht)德国剧作家、戏剧理论家、诗人、导演。生于德国奥格斯堡。1933年后流亡欧洲大陆。1941年前往美国,1947年返回欧洲。1949年起定居东柏林,创办柏林剧团。曾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艺术科学院副院长,荣获1951年国家奖和1955年列宁和平奖。作为戏剧家,他是世界戏剧三大表演体系之一――“史诗剧”的创立者。他也是现代戏剧史上极具影响力的剧场改革者和戏剧理论家,以“离间效果”为核心构建了欧洲崭新的戏剧美学体系。代表作品有《三毛钱歌剧》《伽利略传》《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四川好人》《高加索灰阑记》等。布莱希特作为诗人的地位并不比作为剧作家的地位低。从最初的诗集《家庭祈祷书》开始,直至成熟期的代表作《斯文堡诗抄》和后期的标志性作品组诗《布科哀歌》,布莱希特以朴素语言,平民视角,以及社会关注,对所处的时代和生活其中的人类状况做出生动的反应,创造了全新的政治诗歌。他在诗与现实之间,写作与政治之间,致力于一种调和,而抒情完全消匿于诗的宗旨背后,这种他称之为“无韵抒情诗”的现代诗,被视为德语诗歌语言的伟大革新,已成为当代德语诗歌极其重要、无所不包的典范。他对中国古典诗歌青睐有加,翻译过少量白居易、李白、苏东坡的诗,尤其偏爱白居易那些透视民生、针砭时弊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