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温疫论》,明代吴有性(字又可)撰于崇祯十五(1642)年,是中医史上第一部系统研究急性传染病的医学著作,是中医温病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标志性著作。全书二卷,上卷主要论述温疫之病因、病机、证候、治疗、变证、宜忌,以及温疫与伤寒的区别。下卷重点叙述温疫的种类、传变、治疗原则,各种兼证、变证的治疗和调理。吴又可在《温疫论》中创立了“戾气”病因学说,强调温疫与伤寒完全不同,明确指出“夫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由此创立了表里九传辨证论治思维模式,以“驱邪外出”为中心,创制了达原饮等治疗温疫的有效方剂。这些方剂和治疗思路对后世温病学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这次新型冠状肺炎疫情中,中医仍然在使用这种思路和这些方剂。三全译注者《温疫论》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并吸收先贤时彦的研究成果进行了题解、注释和白话翻译。题解部分凝聚着译注者多年行医的实践经验、体会和读书心得,或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原文,或指明思考的方向。《温疫论》与《伤寒论》是中医发展的两条不同路径的代表性著作,后出的《温疫论》对《伤寒论》多有借鉴和发展,因此,译注者在题解部分对二者间的联系和区别进行了言简意赅的提示。《温疫论》涉及的众多方剂和中医术语是理解的最大障碍,因此注释除了注释疑难文字外,主要注释中医术语和方剂,并尽量用通俗的语言进行解释,而非引经据典、追根溯源地延伸,甚至掉书袋。同时,为免于读者翻检之劳,同时便于读者加深认识,一些相隔一定篇幅的中医术语和方剂不妨重出,益于读者在不同场景下深入理解这些术语和方剂。译注者在译文方面用力颇深,努力追求信、达、雅,并试图用简练的语言揭示出原文后的思维方式和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