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德育的含义、地位及作用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古代的统治阶级为了培养忠于自己的人才都十分重视德育。在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学堂中,德育居于首要的地位。例如:西周学校教育的内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礼”教是居首位的。据《周礼·地官司徒》记载:“以三德教国子,一曰至德以为道本;二曰敏德以为行本;三曰孝德以知逆恶。教三行,一曰孝行以亲父母;二曰友行以尊贤良;三曰顺行以事师长。”当时的所谓“三德”“三行”之教接近是为维护西周的奴隶制服务的德育。儒家主张“德治”和“礼治”。孔丘强调“以德教民”,认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孟轲明确提出:“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孟子·滕文公上》)。”他把伦理教育视为中国古代学校的教育目的,这是中国封建社会教育的一个特点。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中,把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道德教条“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作为德育的主要内容。
下载地址:
[ARFormslite id=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