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上古史导论》主要观点是:认为夏以前的古史传说全部出自殷商时代的神话,这些神话按其来源可分为东(殷人-东夷)、西(周人-西戎)两大系统,这两系民族神话经过各自长期的分化演变,最后逐渐混和重组,在商周时代形成了上自黄帝下至夏代的古史传说系统。《中国上古史导论》曾被收入《古史辨》第七册上编(1941年),是中国上古史研究领域的开创性著作之一。杨宽24岁时发表《中国上古史导论》这一成名之作,由此他被顾颉刚、童书业等人视作是古史辨派最后阶段的生力军。《古史新探》主要探索了西周、春秋时代的社会历史,特别看重于考察当时的社会性质和社会结构方面,其撰述着眼于西周和春秋社会性质的研究,有力推动了古史分期问题的解决。上半部为各种制度研究,下半部为各种“礼”的研究,特别是通过用出土文献印证传世文献的方法,精研“礼”,包括籍礼、冠礼、大蒐礼、乡饮酒礼、飨礼、射礼、贽见礼等,得出很多精彩结论,影响深远。《古史探微》原为《杨宽古史论文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收录了杨宽主要的散篇论著,汇编了杨宽先生从土地制度到行政制度,从年代到文献,从神话到诸子的文章,论题亦甚丰富。所录皆作者关于古史研究方面学术价值较高、最有代表性的论文,涉及先秦及秦汉政治、经济、学术等诸多方面;尤其是他对古史神话传说的研究,被日本学者高度评价为“从疑古派中出现,充分摄取释古派的方法和成果,努力开拓‘新释古派’的‘新境地’”。《西周史》即为著名历史学家杨宽先生对西周的历史的通贯介绍,是了解和研究西周时期历史的最重要的著作。西周时代是指公元前11世纪末叶周武王克商,创建周朝,建都于镐,直到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杀和周平王迁都洛邑,前后约二百八十年的这一段时间。西周是继夏、商二代建立的王朝,西周的政治文化在两代的基础上有了光辉灿烂的发展,对整个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发展都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战国史》是杨宽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断代史的一部名著。杨宽先生充分吸收学界的相关研究成果,融会贯通,成就这部集大成的《战国史》。《战国史》着重论述战国时期从分裂割据走向统一,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发生的重大变革和发展,真实地再现了战国时代风云变幻、剧烈变革、百家争鸣、英才辈出的历史与社会状况,是战国史研究的扛鼎之作。《战国史料编年辑证》为我国著名历史学家杨宽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战国史料编年辑证》按年编辑史料,上接《左传》之终年,下迄秦之灭六国与统一,即起于周贞定王元年(公元前468年),止于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将原来分散杂乱、年代错误、真伪混淆的史料,作编年的整理和考订,使成有条不紊、真伪分明的史实文献。每年史料着重阐明当年之大事,包括纵横家所记纵横权变之掌故、游说辞与书信等。广泛采用各类古籍及近人研究成果,取材宏富,考辨精密,具有非常高的学术价值。《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研究》是杨宽先生探讨古代陵寝制度史的成果汇编,共分上中下三编,上编探讨了春秋战国之际陵墓的起源情况以及战国中期以后至唐宋明清陵寝制度的变迁;中编是关于古代陵寝制度若干专题的探讨;下编“古代陵寝和陵园布局的研究”则着重介绍了秦始皇陵园和秦汉陵墓的布局结构,是结合实地考察而得到的成果。《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以文献资料结合丰富的考古发掘成果,并经过许多次的实地考察,系统地研究论证了中国古代都城及其制度的发展演变,其中多所创见。杨宽先生认为先秦到唐代是实行封闭式都城制度的历史阶段,在西汉、东汉之际,都城制度发生了一次重大变化,整个都城的格局由“坐西朝东”变为“坐北朝南”,在唐宋之际,都城制度发生了又一次更大的变化,即由封闭式变成了开放式。这是由都城人口的急剧增长、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引起的变化。《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对中国古代都城都作了详细的考察研究,并配以大量的图片资料以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