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国历史学家霍夫士达特(Richard Hofstader )的《美国的反智传统:宗教、民主、商业与教育如何型塑美国人对知识的态度》(1964 )非常有名,也非常畅销,得过普利策奖。好些年前就有外国同行跟我说过这本书,去年比较中美对技术治理的态度时,米先生也多次提到这本书。最近学生找到电子版,发给我,因为是繁体竖排看起来比英文版还费力,而且美国史兴趣也不太大,所以看得不仔细,大致谈谈读后感。应该说,该书非常令人信服地论证了:美国的反智传统由来有自,深植于美国的历史文化语境之中。它主要是从宗教、政治、商业与教育四个方面,追溯了美国人尤其是社会中下阶层对智识、知识和知识分子的“反智”态度的起起伏伏。作者非常清醒地指出,“反智”并不完全是敌视,而是某种爱恨交织,并且反感情绪亦是起起伏伏,不是持续高涨的,还有最重要的:“反智yiwei”起起伏伏中,美国知识分子被美国民众接受和总体认可。也就是说,美国智识史并非无知与知识的简单斗争史,“反智主义”包含着非常丰富的细节与张力。关于智识和知识分子,作者基本上是某种经典理解。要注意,反智在这里不等于反科学、反专家,虽然当代因为知识分子以专家身份说话,反智与反科学、反专家出现某些重合,但该书认为智识intellect 不同于聪明intelligence ,知识分子拥有的是智识,而专家拥有的聪明,两者是不同的,主要在于智识不是实用性或务实性的。并且,反智也不等于反理性主义或非理性主义,反智就是反对知识分子。谁是知识分子?作者界定的是拥有智识的人是知识分子,而不是某种职业如教授、律师、编辑或作家等。知识分子当然要有知识,但是更要在的是要有“智识”,有知识不一定有智识。作者东拉西扯,基本上表达的是:智识是一种怀疑主义的批判性心态,知识分子要有为真理而献身的虔敬精神,知识分子自命为社会价值观的捍卫者,4. 知识分子有捍卫理性、正义与秩序的使命感。我感觉,霍夫士达特说的知识分子是一般我们说的批判性知识分子,关键要点是要保持与社会的某种疏离的某些知识群体,与新冠疫情中福奇这些专家是有差别的。但是,福奇在疫情中与总统、民众的意见不一致,又毫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就具备霍夫士达特所称“知识分子”所需要的心理素质。